原文標題:「真空熱處理」真空熱處理知識問答
1、真空熱處理變形小嗎?為什么?
答:在熱處理變形中有兩個定義:組織變形和樣子構造歪曲變形。研究室得的結果是:真空熱處理比別的爐型熱處理得到一樣機構和強度時,變形最少。即:組織變形最少。針對樣子構造變形,真空熱處理通常比不上別的爐型的熱處理變形小,別的爐型的熱處理,比如淬火,非常容易選用等級分類、等溫過程、爐外校直等方式來操縱變形量,真空泵淬火因為這種作用的不健全,有時候反倒會擴大。這兩個定義的搞混,給大家的印像是:真空熱處理變形小,它是不正確或不全方位的了解!
2、高壓氣淬的工件變形一定少嗎?為什么?
答:中國現階段髙壓氣淬的工件形變一般都較為大,其緣故是:中國典型性真空泵髙壓氣淬爐爐膛樣子是環形爐膛,爐膛四周勻稱布局熱處理冷卻噴嘴期待得到勻稱的氣流場。事實上,這一構造的爐內冷卻的氣流勻稱性很差,前后左右爐膛的內孔周邊氣流速率很低,冷卻能力差,挨近爐口處的一端比另一端的冷卻速度更快些。在放料的合理規格區段內,冷卻氣流速率也較低,在圓面上正對著噴嘴處的汽體水流量較高,而2個鄰近噴嘴中間的冷卻能力很低,工件正對著噴嘴的噴涌冷卻印痕顯著。同爐中的工件在不一樣的位置上的冷卻差別十分大。這類狀況造成 工件的熱處理形變非常大,工件的抗淬火能力不一致。
3、預抽真空回火爐的換氣次數如何計算?
答:預抽真空回火爐是一種保護氣氛熱處理爐。對爐內的氧化氣氛排除的方法有充氣法和換氣法。充氣法是對爐膛連續充、放氣,趕出爐內的氧化雜質氣體,使爐內的氣氛純度達到要求。換氣法是利用機械泵對爐內的氧化氣體抽出,再充入保護氣體,然后再抽出不純氣體,充入保護氣,這樣反復進行幾次直到爐內氣體純度合格。高合金鋼真空回火的真空度選用133MPa對應爐內的殘氧量為0.132%。
換氣次數計算公式:e-Qt/Vo=(Kt-Kc)/(Ko-Kc) (2—10)式中:Vo-爐膛體積;Q-雜質含量為Kc的充氣氣量;Kt-充氣后t時刻,爐內氣氛雜質含量;Ko-充氣前爐內原有雜質氣體含量;Kc-沖洗氣體的雜質百分含量。
(1)爐膛原有氣體為空氣時,Ko=21%,最終要求達到Kt=1%含氧量時,用99.995%高純氮氣換氣,Kc=1-0.99995=0.005%,至少換氣3次。
(2)要求爐內最終要求達到Kt =10ppm含氧量時,用Kc =1ppm含氧量的放熱氣體的保護氣換氣,至少換氣10次。
4、真空爐床上為什么要采用Al2O3擱條?
答:真空爐床應用的石墨原材料,金屬產品工件或料筐立即置放在這里上,在加熱全過程中,會產生石墨在金屬中的蔓延,金屬和石墨產生粘結,當加熱溫度高過1148℃周邊時,會發生金屬的燒融狀況,為了更好地避免 這種狀況的發生,真空爐床邊通常得用Al2O3擱條來分隔石墨和金屬的直接接觸。
5、真空雙室加熱油淬火爐淬火增碳的原因是什么?
答:在分析真空熱處理工件增碳現象時,有兩種誤解:第一,認為是工件在淬火油中增碳;第二,認為是加熱熱室的石墨件造成增碳。由于實際工藝情況和材料的區別,很多情況下的“增碳”不是指這兩個原因,而是加熱熱室的清潔度不高,有大量淬火油在工件進出爐、料筐污染、送料小車進出帶入熱室,殘留在熱室冷壁上,加熱時形成揮發性還原氣氛,對工件增碳。
除了在1050℃高溫以上的溫度直接入油外。1050℃以下的加熱工件油淬火時,稍做預冷入油不會形成“明顯”的增碳現象。
對加熱室的石墨件等對工件的增碳情況,也不能排除,但是完全沒有殘留淬火的氣氛嚴重。
真空加熱淬火的增碳現象更為嚴重的是來自淬火油污染爐膛的原因,不是人們所說的油中淬火或石墨件的原因!
在進行過油淬火處理之后,應將全部浸過油的料筐、運載部件(進出料小車)上的油全部清洗干凈(有三氯乙烯、丙酮或其他清洗方式處理)。
6、真空度和碳勢有怎樣的對應關系?
答:真空分為低真空、中真空、高真空。低真空容器內的殘余氣體類似于空氣的氣體組分,中真空狀態時,原始空氣比例減少,而以各種材料防除的氣體為主。中、高真空加熱的實質是一種可控氣氛保護加熱。真空爐殘余氣體在加熱過程中有很大的變化。如果把真空度與相對雜質量看作等價,并把相對雜質量全部認為是水蒸汽,則得出真空度與露點之間的關系,那么可以推導出兩者之間的數量關系。在一定體積內,壓力與分子數目成正比。一個標準大氣壓下:1.033×105Pa:n=Y:X,其中n為標準大氣壓下的分子數目。X為Y壓力下的分子數,把這些氣體都作為雜質對待。假設Y壓力下的相對雜質為Z,則
通常保護氣氛爐中,露點在-30~-60℃之間,這相當于真空度60~1 Pa。保護氣氛爐達到這個露點已經是比較高的要求了,而對真空爐則是比較容易的事情。利用這個關系可以確定加熱的真空度。
7、如何診斷真空爐的泄露點?
答:爐子的安裝質量不好將會使壓升率達不到技術要求,長期使用之后,真空爐的壓升率也會增大。當真空度壓升率惡化到一定程度后,處理零件的表面質量下降,加熱元件的使用壽命會明顯降低,這是需要對爐子檢漏,并排除漏氣原因。檢漏及排除漏氣因素的目的就是使漏氣率達到技術條件要求。1) 由于存在漏孔產生的漏氣; 2) 由滲透產生的漏氣;滲透式指氣體不是通過固體中的漏孔方式漏氣的現象,而是氣體吸附在固體的高壓一側表面上,然后沿濃度梯度向固體低壓的一側擴散。在真空爐中的金屬、玻璃、橡皮、陶瓷等材料,都是可以滲透氣體的。
8、真空爐中熱電偶瓷管是否會導電?
答:真空雙室油淬爐中使用的熱電偶由于長期正負壓的交替作用,其外殼金屬管會釋放氧化粉塵,被熱電偶內的磁管微孔吸收,白色的磁管變成黃色或黑色,造成真空爐中熱電偶瓷管會產生導電現象,在做熱電偶的維修時,應該經常檢查磁管的色澤和使用萬用表檢測磁管導電性,發生這種現象應該更換熱處理磁管。
9、1Cr13、2Cr13、3Cr13工件在真空熱處理爐中加熱淬火后發現表面抗蝕性能顯著下降,有哪些可能的原因?
可能的原因:①熱處理加熱時真空度太高造成合金元素Cr的嚴重揮發;②在加熱過程中表面形成增碳現象;③選用油冷淬火,預冷時間不夠,淬火時形成表面增碳;④加熱不充分。
10、真空泄露放電會引起故障嗎?
答:輝光放電過程是在低于正常壓強下的氣體內進行。在真空爐中,當發生泄漏時,空氣就以爐殼作為陽極,爐內的加熱電極作為陰極,如果氣壓達到某個數值時,氣體產生電離,發生弧光放電現象。放電的結果會引起熱電偶測溫信號波動,測溫不準。燒壞工件。泄漏點燒壞等。
11、真空淬火油池的油是怎么流動的?
真空淬火油池的油是通過攪拌在油池中部劇烈的向下流動,并與油池中周圍的熱油向上流動形成上下循環。
12、如何保證真空熱處理工件出爐時的顏色?
答:回火之后鋼的表面呈現一種氧化膜的顏色,稱為回火色。很多情況下,需要根據回火色判定回火溫度。回火色隨溫度變化,因此可以根據回火色大體判定回火溫度。但是回火色還與回火時間有關,通常都以5min時間為準。碳鋼不同溫度時的回火色,以5min為準
要保證真空回火之后的工件由于其表面潔凈,沒有氧化保護膜,出爐之后如果工件溫度高的話,表面就會和空氣中的氧結合立即氧化,出現氧化色澤,生成氧化膜,從以上的鋼種、溫度與色澤之間的關系,我們可以看到真空出爐時工件的溫度。出爐溫度時,也會氧化,但是由于溫度低,工件表面得氧化速度變慢,所以可以在出爐的工件表面涂布防銹油,來保持工件的表面色澤。不銹鋼可以采用鈍化處理,提高其防銹能力。
13、氣淬的氣體壓力如何確定?怎么維持?
答:真空氣淬時,充氣結束時的氣體正壓力表指達到了需要淬火壓力,但是此時的氣體是受熱狀態,在隨后開動冷卻循環風機用此氣體去淬火工件時,氣體受熱交換器的冷卻把爐內以及工件的熱量帶走,氣體體積就會縮小,形成真空氣壓降低。
壓力(P)、體積(V)、溫度(T)三者的關系符合公式:PV=nRT,例如:起始氣體壓力設定為P1、溫度T1=1000℃+273=1273K、氣體提體積就是爐膛的體積,仍然為V;,淬火冷卻到300℃時的壓力為P2,那么此時的壓力P2=P1×T2/T1= P1×(300+273)/1273=0.450P1,可以見到壓力降低很多,為了維持氣體的冷卻能力,應該開動充氣閥補充淬火氣體,來維持P1的壓力。
14、電極引出處沉積殘油的壞處是什么?
答:真空雙室油淬爐圓形爐膛的引出電極分布中,其中至少有一個引出端的爐膛一側容易沉積殘油,這里的沉積殘油在熱處理加熱過程中,容易受熱揮發形成氣體。在比較高的真空度和潔凈的工件表面條件下,會對工件表面增碳,損害工件表面狀態和改變組織,形成淺層高硬度。
所以應該保持電極引出處的干凈,經常擦去這部分沉積殘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