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真空熱處理以輻射加熱為主,其特點是爐膛升溫速度比工件升溫速度快得多。一方面由于爐膛的隔熱材料大多采用石墨氈和陶瓷纖維,這類材料的熱容量小,保溫性能好,因此,爐膛的熱慣性小,升溫速度快。另一方面,由于爐內氣體極為稀薄,加熱元件對工件的傳熱方式以輻射傳熱為主,對流傳熱作用極其微弱,所以,工件的升溫速度很慢。故存在加熱滯后時間的問題。真空熱處理加熱保溫時間實際上是由以下兩部分組成的,一是工件透燒時間(即溫度均勻化時間,也就是我們所討論的加熱滯后時間;,二是組織轉變的時間。任何方式的熱處理加熱保溫時間實際上均是由這兩部分構成的,只不過由于真空熱處理的加熱方式很特殊,所以使第一部分(即加熱滯后時間)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。??
2影響加熱滯后時間的主要因素??
影響工件在真空爐中加熱滯后時間的因素有工件的材料、尺寸、形狀和表面光亮度,以及加熱溫度與加熱方式、裝爐量與裝爐方式等。本試驗是在WZC-30G真空爐上進行的。??
2.1加熱溫度的影響??
40CrMnSiMoVA超高強度鋼在加熱溫度分別為920℃、900℃、870℃,試樣尺寸為φ50mm×150mm,僅裝1件試樣,且跟蹤熱電偶插在試樣心部的試驗條件下,采用的加熱曲線示于圖1。由于加熱元件的輻射能量與其絕對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,因此,溫度越高,輻射效率越高,工件的加熱滯后時間也就越短,工件的升溫速度也就越快。??
2.2加熱方式的影響??
40CrMnSiMoVA超高強度鋼在加熱溫度為920℃,試樣尺寸為φ35mm×105mm,分裝兩層,如圖2所示,且上、下兩層4號試樣的上部與外表面分別固定一支跟蹤熱電偶。每層7件,共重10kg的試驗條件下,彩不同加熱方式獲得的加熱曲線??
1.爐溫2.下層外部試樣溫度3.上層外部試樣溫度??
4.下層心部試樣溫度5.上層心部試樣溫度??
無論預熱或不承熱,試樣的升溫速率均滯后于爐膛的升溫速率;中心試樣的升溫速率滯后于外部試樣的升溫速率。采取預熱方式,可減少工件截面上的溫差以及工件與爐膛之間的溫差,在其后的升溫過程中,使工件的溫度很快接近爐溫,有利于減少熱應力和變形。??
根據真空加熱的特點,導熱性差的不銹鋼、高溫合金等材料和含碳量高于0.4%的結構鋼、工模具鋼等,截面厚度變化大或者有尖角及形狀復雜的工件,硬度>35HRC的工件,為減少變形與開裂的危險,都應采取預熱方式進行加熱。加熱溫度低的,可采取650~700℃預熱一次;加熱溫度高的可采取650~700℃和850~900℃二次預熱。預熱時間應保證工件有效截面達到加熱溫度,一般取保溫時間的0.5~1倍,或者通過實測來決定。??
2.3尺寸的影響??
40CrMnSiMoVA鋼不同尺寸試樣的單件加熱曲線(加熱溫度為920℃)示于圖6。圖6表明:直徑越大,加熱滯后時間就越長。因此真空熱處理時,不同尺寸或形狀的工件不宜混裝在一起進行加熱。需要混裝時,應以有效厚度最大的工件到溫為準,確定加熱時間。??
由于工件在真空中加熱的升溫速率比在箱式空氣爐中加熱慢,比在鹽浴爐中加熱更慢,因此,不能沿用空氣爐或鹽浴爐的加熱時間做為真空熱處理的加熱時間。只有在確定加熱滯后時間后,再加上常規的組織均勻化時間,才可最終確定真空熱處理的加熱時間。加熱滯后時間的確定辦法如下所述。??
3.1在工件上直接連接跟蹤熱電偶(實測法)??
這種辦法可以準確地指示工件到溫時間,即可準確地測定工件的加熱滯后時間。它適用于在室溫下裝出爐的單室真空爐中進行的真空退火、真空回火和真空正壓氣淬等工藝。??
3.2實際測定特定條件下的加熱時間(模擬法)??
實際測定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工件厚度、加熱溫度、裝爐量與裝爐方式等的加熱曲線,測定出相應的加熱滯后時間。以后在生產中,根據工件的材料、厚度、加熱溫度、裝爐方式與裝爐量等因素來選用條件最相近(就高不就低)的實測加熱曲線,確定加熱滯后時間。??
3.3將空氣爐的保溫時間延長50%(經驗法)??
如果沒有實測的加熱曲線可供選用,那么,將空氣爐的保溫時間延長50%,作為對工件的加熱滯后時間的補償。如果工件是在7.5×104Pa以上的充氣壓強下進行加熱,則視同在空氣中進行加熱,時間不需補償。??
4結論??
(1)影響工件在真空爐中加熱滯后時間的因素主要有加熱溫度、加熱方式、裝爐量及裝爐方式等。??
(2)真空熱處理加熱滯后時間的確定,可采用實測法、模擬法和經驗法。??
(3)只有準確、合理地確定真空熱處理加熱滯后時間,才能保證真空熱處理的工件質量滿足相關技術文件的要求,而且可以提高經濟效益。??
?
ENGINEERING CASE